「塑胶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国际太空站、医疗设备、教育材料,到地球上的每一份工作和生活,都有塑胶的身影。然而,人们在数十年来对于塑胶过度且一次性的使用,正导致一场全球性的环境灾难。」联合国大会官网上如此写道。身处在塑胶制品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时代,若想身体力行永续之道,不妨跟着「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的脚步, 一窥减塑生活的各种可能,从日常细节中开启我们的绿色生活。

以竹握柄牙刷取代塑胶握柄牙刷,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为环境永续尽一份心力。(图/ RamilF)
以竹握柄牙刷取代塑胶握柄牙刷,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为环境永续尽一份心力。(图/ RamilF)

让减塑成为开心的事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2020 年估算,台湾塑胶袋使用量在十年间增长一成以上,而吸管、饮料杯、购物袋、免洗餐具等四种常用一次性塑胶产品在十年间总用量更骤增22.8%。长期推广减塑行动的非营利组织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专案经理曾子郡表示,对于减塑新手而言,最立即可行的减塑行动,当属自备购物袋及环保餐具。

然而,任何习惯养成都需要时间。对此曾子郡分享,刚开始尝试的人,不妨为自己立下行为准则,像是「没有携带购物袋便不购物」、「没有携带环保吸管,当天便不喝饮料」等。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自备购物袋、环保吸管出门时,就彷佛得到可以购物、可以喝饮料的『奖励』,让减塑行动不是戒律, 而是令人开心的事情。」曾子郡表示,在此过程中,人们为了要获得奖励,会渐渐养成在出门前先安排好购物行程的习惯,间接降低衝动性消费的发生,这也是许多人在实行减塑生活时的意外收穫。

减塑是一种生活风格

在养成自备购物袋与环保餐具的习惯后, 减塑行动便可以朝更多生活面向迈进。例如以裸包装的洗髮皂取代以塑胶容器盛装的洗髮乳;以竹握柄牙刷取代塑胶握柄牙刷;又或是自备保温瓶,减少购买瓶装水; 造访无包装商店选购食材等,对于打造一个更乾净的地球来说,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小事」。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透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深入了解减塑知识。(图/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透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深入了解减塑知识。(图/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重复使用现有塑胶袋是减塑初心者的入门途径之一。(图/ 绿色生活21 天)
重复使用现有塑胶袋是减塑初心者的入门途径之一。(图/ 绿色生活21 天)

「如何减塑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时人们并非不减塑,而是根本不知道还有另一种较为环保的生活风格。」曾子郡说,因此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响应世界地球日于2017 年发起「百万绿行动」,并与本土纯净保养品牌绿藤生机共同推出「绿色生活 21 天」计画, 希望以「连续21 天,每天一个绿色生活提案」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减少外带及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外送平台点餐标注不需餐具等绿色生活的各种可能。

减塑实践可能是「知难行易」

虽然常言道「知易行难」,但有时「知道」却比「行动」更为关键。因此,台湾环境资讯协会除了发起绿色生活21 天计画,也透过活动设计、资讯传播,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塑胶制品回收概念。

曾子郡补充,「其实对于回收业者而言,复合材质的包装是最难被分解、再利用的。也因此标榜『部分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或是使用塑胶淋膜的纸餐具等,其实比100% 塑胶包装更不环保。」然而这项概念尚在推广中,需要有更多人「知道」,才能在「行动」上做出真正友善地球的选择。

找到减塑同路人共同努力

曾子郡也指出,过往人们想从事友善环境的举动时,像是聚餐后拿出环保餐具打包剩食,总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否显得突兀?但随着人们接收到越来越多永续相关资讯,永续理念已逐渐成为台北的主流价值,也有越来越多人认同这些友善地球的举动,「自备餐具购买餐点,餐厅老板有时还会帮我多装一点。」曾子郡笑道。

说到最令自己有感的减塑推广经验,曾子郡分享,自己曾参与协会推动的「海洋废弃物行动计画」,到海滩进行海洋废弃物的捡拾、分类、秤重、填表,并从中统整出环境教育所需的背景数据,成为政府推动相关政策的参考。她因此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减塑行动,真的能影响政府决策,而这份成就感也让她更坚定自己的减塑信念与使命。

对于想更深入了解减塑概念的人,曾子郡也推荐「不塑之客」、「ZERO WASTE TAIWAN 台湾零废弃」等FACEBOOK 社团,不仅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以从大家的减塑行动中,检视自己的生活还有哪些减塑的可能,透过学习、反思与实践,让减塑成为一种生活风格。

在裸包装商店中,自备容器盛装购买商品,可降低产品包装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图/ NataliaDeriabina)
在裸包装商店中,自备容器盛装购买商品,可降低产品包装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图/ NataliaDeriabina)

本文作者:郭慧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4月号651期》)

《台北画刊4月号651期》
《台北画刊4月号651期》
#减塑 #风格 #曾子郡 #行动 #绿色生活